有关中秋节日记集合6篇
时间过得真快,一天又过去了,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,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记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,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日记6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传统的中秋佳节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,所以被称为中秋。在中国的农历里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,因而中秋也称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,更明亮,所以又叫做“月夕”,“八月节”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,大致有三种: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、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、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。
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,幼年时曾虔诚拜月,长大后,以超群品德入宫,但未被宠幸。某年八月十五赏月,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,觉得她美丽出众,后立她为皇后,中秋拜月由此而来。月中嫦娥,以美貌著称,故少女拜月,愿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。
在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。在北宋京师。八月十五夜,满城人家,不论贫富老小,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,焚香拜月说出心愿,祈求月亮神的保佑。南宋,民间以月饼相赠,取团圆之义。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,砌宝塔等活动。明清以来,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;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、树中秋、点塔灯、放天灯、走月亮、舞火龙等特殊风俗。
5月20日,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08年起为中秋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中秋节的习俗很多,形式也各不相同,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XX年9月10日星期六天气:晴中秋节终于到来了,想到全家都能围在一张小桌子旁,品尝美味的月饼,欣赏月亮那迷人的风采。
今天是中秋节,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。俗话说:海上升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可是今年我们可没有这么幸运了,从早上起天空中就飘洒着蒙蒙细雨,天阴沉沉的。看来我们今天晚上无法看到那皎洁的明月了。到了夜晚,我们一家人围成一桌吃着团圆饭,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之夜。
去年的中秋,一吃完晚饭,我和姥爷等一家人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汉江边赏月。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头半张脸,害羞得像个小姑娘。慢慢地,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,像一个大玉盘,月亮犹如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,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,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。明月嵌在天幕上,从月光中我仿佛看见了嫦娥姐姐在哭泣,她双手抱着玉免想念自己的亲人。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,形成了一个水中月,江水倒映着周围的灯光,再衬托着美丽的圆月,真像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。
这个中秋节虽说有些遗憾,没有见到月亮,但我过得同样愉快,一家人其乐融融过节,团团圆圆才最幸福的。
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月圆、月缺” 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唐代诗人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杜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宋代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等诗句,都是千古绝唱,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,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,故谓之中秋节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,称谓“仲秋”,所以中秋节又叫“仲秋节”。
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,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社制,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,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,宋代、明代、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。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的古迹。
北京的“月坛”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每当中秋月亮升起,于露天设案,将月饼、石榴、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围桌而坐,边吃边谈,共赏明月。现在,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、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。
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,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,汉代枚乘的《七发》中说,“客曰:将以八月之望,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”,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。大约到了魏晋之时,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,但未成习。到了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。欧阳詹在《长安玩月诗》序中说:“八月于秋,季始孟终,十五于夜,又月之中。稽之大道,则寒暑匀,取之月数,则蟾魄圆。”待到宋时,才正式定为中秋节:“中秋节前,诸店皆卖新酒,贵家结饰台榭,民家争占酒楼玩月,笙歌远闻千里,嬉戏连坐至晓”(《东京梦华录》)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,苏东坡就有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的佳句。南宋中秋节活动,则更为丰富多彩:民间以月饼相馈,取团圆之义。是夕,人家有赏月之举,或携湖海,沿游彻晓。苏堤之上,联袂踏歌,无异白日。并在江上施放万盏“小点红”(小羊皮灯),灿如繁星,十分可观。明清以来,“赏中秋”的风俗,更加盛行。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、走月亮、放天灯、树中秋、点塔灯、舞火龙、曳石等特殊习俗。至今,每逢中秋佳节,民间仍盛行赏月、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、点塔灯等习俗。
今日月圆。
夜空又有了家的感觉,被金色的柔光包笼着。
月亮又大又圆,有点像昨天吃的月饼。
一切是那么地和谐。走在街上,看到拖家带口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,涌出街头渗透在各个角落。
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,感觉这些节日总是来得太快,好似一眨眼间就又迎来了一轮新的圆月。不是我生活的节拍太慢,而是感觉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来得及做完。中秋这个佳节,自古就被很多文人墨客吟颂或抒发情怀,但我似乎感觉不到我到底还有多少情怀存在?
无论什么节日,对于我来说都会一样的过去,和平常没什么两样。我一个人,在晚上九点多出去随便买了点水果,便乘队部的越野车直奔石油一大队值班了。本来打算要回去的,可是一个好同事的孩子刚好有病,我只好替她去值班。石油一大队地处偏僻地带,浑厚的'黄土层层叠叠绕出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,这些自然景观在平时是一道风景线,可是在今晚充满亲情味的中秋,它给我的感觉除了荒凉就是寂寞,每一道所呈现的似乎就是石油人的沧桑,石油人的悲凉。
去单位以后,我首先给值班的石油“精英”们一人发了一个水果,然后给家里拨了电话。妈妈正在煎鱼,听到油锅响的声音,我竟然感觉肚子有点空,我想念爸妈,更想念妈妈做饭的味道。
坐在值班室里,偶尔听见远处农人们的喝酒声,猜拳声,跟前是枯燥的抽油机的伴奏声。同事们一改往日嬉皮的面孔,一个个面对皎洁的月光沉思寡言,他们都默默地翻阅着自己的手机,享受着片刻的宁静。我亦无意识地摸出手机,上面有很多是好朋友们的中秋祝福短信,有一条短信只短短地十个字:不管月圆月缺,想你依然。这是一个远方女朋友的短信,她的文字在此时此竟然打乱了我的心扉……
中秋节,我是不应该想起他的,可是思绪偏偏又飞向了他,不管月圆月缺。其实,在这个充满亲情味的中秋,我更应该想我的家人,想妈妈煎鱼的味道,想孩子们甜甜的微笑,可是这些亲情的画面此时在我脑海里却有点远,而想他却是那样的近……在这个静静的夜晚,我用一颗月亮般的心,遥寄我的一缕相思,尽管有些淡淡的清怨。
心灵有点冲动,很想发信息祝福他,可是想想自己这个无知的举动,情绪还是被我一点点地控制了。那刻,我感觉自己神经很乱,都不知孰重孰轻。
我们很长时间没联系了,即使在网上也是互相隐藏着自己,我对他突然地不理不睬真的有点伤心,难道这几年的感情说不见就不见了吗?或许他是为我好,为了不影响我们互相的家,可是我们就这样不说一句话就再见了吗?我坐在椅子上,用笔画了许多许多的“为什么”,我知道这几个凌乱的文字夹杂着无尽的思念,我的疯狂情绪像野草一样在我心里乱长,它占据着我的每一个细胞,让我心乱而不能言爱。
感情的宣泄,经常是留给自己看,而今晚,在这个皎洁的月光下,我把疯狂释放出来,哪管它修饰与否。一个人不寂寞,想一个人才寂寞,中秋节,我的心有点乱……
今天是中秋节,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好日子。我早就听说中秋节有一种习俗,就是吃月饼、赏月。
我今年非常想吃元祖的雪月饼,为了满足我的要求,爸爸妈妈把我带到元祖月饼店。哇!店里的人好多呀!我扒开人群挤了进去,找到了我喜欢的雪月饼。一看价格好贵呀!但因为今天是中秋节,爸爸妈妈就满足了我的愿望,给我买了一盒雪月饼。
到了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拿起月饼就咬了一口,嘴里都是一股冰激凌牛奶味,凉凉的、甜甜的、酸酸的,味道好极了。爸爸说,这是留着晚上赏月吃的,你怎么提前吃了呢?我对爸爸做了个鬼脸继续吃。
中秋节日记8
今天我特别开心,我们都在姥姥家里过节,家里可热闹了,姨妈。姨父也从洛阳回来了,给我们带来了好多好多好吃的,有大大的石榴剥开后一粒一粒的石榴子红红的,我赶紧尝了一粒,哇!好甜啊!还有几个都裂开了就像一个个咧着嘴笑的小娃娃,还有很多红红的提子葡萄,爸爸还买了好多阳澄湖大闸蟹,还有鲈鱼。梭鱼和沙丁鱼,我还看见姥姥家里有好多的礼盒,我和表妹打开了一盒一看是圆圆的月饼,我们一人吃了一块特别好吃是蛋黄和肉松的。
中午,姥姥和妈妈。姨妈,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,我们还吃了三鲜陷的水饺,下午我们一起去看老姥爷,他都83岁了,我们在他家里玩了一会儿就去超市了,超市的人可真多啊!好不容易才到们,妈妈请我和妹妹还有表妹吃了一顿肯德基,我们就满载而归的回姥姥家了。
这真是我特别开心的一天啊!
早上7点钟起床去送月饼,先给我三桥爷爷奶奶送,再给户县爷爷奶奶送。还给土门的奶奶送。
忙了一天,可是我很高兴。到了晚上可以吃月饼了,爸爸给我打开了一盒月饼,我看到有各种口味的月饼,有蛋黄莲蓉,豆沙蛋黄,御品黑芝麻,柠檬芝士。在这么多口味里我最喜欢吃黑芝麻味,吃到嘴里很清凉,像吃了薄荷糖一样凉凉的。
文档为doc格式
最新推荐